《古今风云·青年论坛》第六期 地表过程与碳循环(会议手册)
为持续推动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多学科交叉,进一步拓展科研宽度,深化纵深发展,强化科研中坚力量,扩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响力,中国科学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秉承和发扬研究所《古今风云》论坛的精神与风格,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筹办《古今风云 青年论坛》。论坛将通过多学科融合,扩展科研维度,孵化新思路、新方向,打造青年学者蓬勃发展的新势力、新局面。
《古今风云 青年论坛》第六期将聚焦地表过程与碳循环主题,在地震沉积记录、地质灾害、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示踪大陆风化、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参加!
*备注:25分钟报告+20分钟交流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
中科院青促会地环所小组、中科院青促会地学分会
卢银:事件沉积记录解析
卢银,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2015年在中科院青藏所获博士学位(导师:方小敏研究员)。随后参与死海ICDP项目,在特拉维夫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多所大学从事“事件”沉积学研究。主持奥地利科学基金会等资助的3项课题,在Science Advances、EPSL、GRL、JGR、QSR、GPC等期刊发表一作SCI论文11篇(含NI期刊论文6篇)。标志性成果为:提出沉积古地震学定量反演古地震烈度/震级的方法,恢复了全球最长的22万年连续大地震沉积记录。获EGU“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学”领域“青年科学家奖”(2022),入选上海市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2022)。于2023年1月加入刘志飞教授“深海沉积学”团队,借助南海IODP岩芯开展高分辨率事件沉积研究。
黄伟亮:秦岭北麓古滑坡形成与地震活动时空响应
黄伟亮,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青年长安学者,美国内华达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长安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及强震地质灾害方面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级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现为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构造地貌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Geomorphology》、《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地球环境学报》等期刊特约审稿人。
张俊文:雅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多种同位素的约束
张俊文,博士,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流域侵蚀过程中的物质迁移研究,重点关注风化壳、地表水和地下水中Li、Mg同位素分馏机理和As的迁移转化规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近五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Chemical Ge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马小林:“Same ice age” but different climate: MIS 16 vs MIS 12
马小林,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新生代以来构造-轨道时间尺度古气候和古海洋演变,聚焦两半球冰盖-大洋深部环流-碳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累计发表SCI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Nature Geosciences、PNAS和Science Bulletin等,第一作者成果发表在EPSL、GPC和JGR等国际主流期刊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青年基金等,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基金。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