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大会报告
按照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规定,大会主会场设置了大会特邀报告(两位)、刘东生杰出青年奖报告(六位)、以及青年论坛报告(九位)。
大会报告专家简介及题目如下:
(一)特邀报告
(1)安芷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中国黄土:全球变化的关键记录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从事第四纪地质学、全球变化、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治理对策研究。系统研究了中国黄土堆积演化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指出中国黄土的全球意义,提出了控制中国中东部气候环境变化的季风控制论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全球季风动力学;推动新近兴起的中国人类世研究。
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所长、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副主席及黄土委员会主席、国际全球变化(IGBP)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是国际人类世工作组成员和南大洋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
(2)舒德干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北大学
报告题目:生物进化的渐变与突变
个人简介:
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洪堡学者。长期从事古生物学研究,发现了最古老脊椎动物(即“天下第一鱼”)昆明鱼、海口鱼、钟健鱼以及绝灭的古虫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始祖“古囊类”;提出“三幕式寒武大爆发”新假说(或称“动物谱系树三幕式爆发成型”假说);两次主持翻译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和Nature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以第一完成人或并列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等称号。任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英文版)杂志主编。
(二)刘东生杰出青年奖报告
(1)谭亮成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全新世亚洲季风突变特征、影响与未来趋势
个人简介:
国家杰青、第六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以及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现代环境研究室主任、《地球环境学报》执行主编、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喀斯特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石笋古气候、全新世气候变化及人类适应、人类世环境变化等研究。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PNAS、EPSL、Geology等发表第一/通讯作者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被包括IPCC AR5、Science/Nature及子刊、PNAS等引用超过4400次。部分成果被选为Nature出版集团的亮点文章、Science Bulletin和Quaternary Research封面文章。先后主持国家杰青、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基金委青年、面上和重大项目课题,陕西省杰青以及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优秀会员、“西部之光”人才培养项目等。
(2)段建平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
报告题目:气温季节性变化的自然与人为强迫归因研究
个人简介:
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第六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德国洪堡学者。从事历史气候重建及归因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兼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曾荣获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十二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等多项奖励。
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报告题目:全球变暖会否触发气候突变:古气候模拟启示
个人简介:
国家级青年人才和第六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获得者,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第四纪气候变化机制模拟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篇。任AGU《古海洋-古气候》副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特邀主编、《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等。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砗磲与古天气
个人简介:
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第七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利用亚洲-西太平洋-澳大利亚热带地区的湖泊沉积、海洋沉积、砗磲、珊瑚等载体,研究多尺度气候变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5)苏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成都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青藏高原差异性隆升及其生物效应
个人简介:
国家优青、第七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获得者、青促会优秀会员、第九届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生物演化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新生代植物群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在PNAS、Science Advances、Ge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成果连续两次入选中国古生物学年度十大进展。
(6)燕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新生代全球热带气旋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个人简介:
国家优青、第七届刘东生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专注于古气候变化机理及数值模拟,主攻地质时期多尺度热带气旋演化及机理,并积极探索第四纪西风-季风和青藏高原冰川变化。已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30余篇,含PNAS 2篇,NC和NSR各1篇。
(三)青年论坛报告
(1)陈天宇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报告题目:铀系不平衡原位分析及其对海洋碳与微量金属输运的示踪
个人简介: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13年在德国GEOMAR海洋所获得博士学位,并获最优等学位荣誉和Petersen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14-2017年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EPSL编委和《海洋学研究》副主编。主要开展近期地质历史中的大洋碳循环演变及微量金属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并针对性地发展了一系列微区铀系不平衡质谱分析技术,已在Science (2篇),Nat Geosci (2篇),EPSL,GCA,GRL等学术期刊发表一作/通讯论文20余篇。
(2)党皓文 教授
同济大学海洋学院
报告题目:晚第四纪西太暖池热含量的岁差驱动与水文气候效应
个人简介: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热带西太平洋古海洋与古气候变化研究,主攻热带上层海洋动力与热量、太平洋深部环流与储碳两个方向,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 Advances、QSR、EPSL等期刊上。本次青年论坛报告将主要汇报晚第四纪轨道驱动下,西太平洋暖池区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变化特征和动力机制,及其与海洋水汽汇聚、洋陆水汽传输的联系,从水-热循环的角度探讨低纬海洋在气候演变中的作用。
(3)刘喜停 教授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报告题目:沉积黄铁矿揭示中国东部沿海晚第四纪海侵事件
个人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兼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学分会理事、《Marine Geology》编委,围绕大陆边缘海洋沉积过程与沉积记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第一/通讯作者在EPSL,QSR,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4)隆浩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报告题目:中国北方5-4 ka水文气候突变的机制与效应
个人简介:
青促会优秀会员、德国“洪堡学者”。主要从事湖泊演化与水文气候变化、光释光年代学与第四纪环境等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Bull, EPSL, GRL, QSR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50篇。任The Innovation Geoscience编委。
(5)阮娇阳 助理研究员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气候物理研究中心
报告题目:晚第四纪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杂交
个人简介:
主要从事古气候与人类演化。完成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三百万年以来连续、高空间分辨率的全球气候与植被类型演化的模拟;结合对3000多个古人类化石、考古及基因组学证据的汇总分析,研发了一个基于高维统计的古人类生境模型和一个多种古人类迁徙与相互作用的动力模型。发表SCI论文17篇,包括第一和通讯作者Science论文1篇,合作Nature、Science论文各1篇。
(6)石正国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报告题目:亚洲气候-粉尘演化及互馈模拟
个人简介:
青促会优秀会员。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硕士毕业于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博士毕业于中科院地球环境所,曾赴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访问。主要从事古气候-沙尘模拟研究,揭示高原隆升、日射冰盖等强迫下亚洲气候-沙尘互馈机理,发表论文90余篇,被引约3500次。
(7)史锋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过去500年东亚夏季风重建与模拟同化
个人简介:
青促会优秀会员。古全球变化计划(PAGES)过去2000年亚洲气候温度重建、全球温度重建和全球温度重建与模拟对比三个工作组成员。主要从事古气候数据同化与树轮气候学研究。在GRL、QSR和中国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8)许晨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亚洲树轮氧同位素的气候意义
个人简介: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树木年轮与全球变化研究。现任岩石圈演化与环境演变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和《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编委。2018年获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择优支持,2020年获得“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
西安交通大学人居学院/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
报告题目:中国东南石笋记录的多尺度东亚夏季风变化
个人简介:
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石笋与全球气候变化,发表SCI论文60余篇,被引3500多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Climate of the Past、科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等项目20余项。担任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客座编辑、Frontier in Earth Science和Sustainability编委、地球环境学报青年编委,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Geology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多次担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委会成员、专题召集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