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地球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和面临挑战以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的新时期办院方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围绕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速器质谱中心、岩心基地及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大陆环境岩心测试系统及实验模拟中心、大陆环境信息与模拟系统、地球环境野外观测系统国际一流的、全方位开放地球环境科研平台。以促进我国地学特别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自主、原始创新,为建立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与地球整体环境系统及其变化的理论做出新贡献,为我国环境、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也对国际大陆环境科学研究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并将建成为国际高水平的大陆环境研究基地和地学人才培养、公众地学知识科普基地。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积极开展大陆环境科学钻探计划研究布局中国大陆环境尤其是丝路经济带生态环境地质历史背景研究,获取了一大批原始的珍贵地质生物记录,并建成我国唯一地球环境与全球变化研究岩心基地。作为西部地球环境科研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大陆环境科学岩心库由2个冷藏库和1个冷冻库以及岩心扫描和切割间组成。其中南北两冷藏库专门用于存放钻孔岩心,使用面积400多平方米,有高位岩心架38组每组20层,低位岩心架11组每组7层,存储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可存储1.5-2.0米的岩心近2万多根,岩心长度可达4万多米。

在科技部、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ICDP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计划先后选取我国西部极端干旱区、季风湿润区实施系统的环境科学深井钻探,陆续获得罗布泊地区、云南鹤庆盆地、江汉平原、黄土高原西部、青海湖等地高质量的沉积物岩心,深钻岩心超过25000米。采集到各种短尺度湖沼、泥炭高分辨率系列岩心3000余米,树轮、砗磲/石笋心10000余件,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地质生物记录,建立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大陆环境岩心档案冷藏库吸引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参与到东亚古环境研究,开创了我国大陆环境钻探研究的新局面逐步将我国大陆环境研究推向世界一流。

近二十年来,地球环境研究所以各种环境信息的载体 (如黄土、湖泊、冰雪、泥炭、砗磲/珊瑚、石笋、树轮等)为对象,已在东亚古环境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大数据支撑下的重要学术成果,例如黄土高原至少距今25百万年以来的风尘堆积序列于亚洲内陆干旱化历史、云南鹤庆2.8 百万年连续的印度季风变化历史湖泊记录揭示的冰期-间冰期印度季风变化动力的新理论、罗布泊千米钻孔7百万年干旱化序列揭示出塔里木变化的时间和机理、高分辨率黄土揭示出大西洋经向环流对东亚冬季风快速变化的影响、石笋记录的印度季风变化机理以及能反演青藏高原构造隆升历史的多种环境记录(如青海湖)等。相关成果已在NatureSciencePNASNature Geoscience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Climate DynamicsQuaternary Research、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SCI引用10000余次。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些研究成果都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为建设东亚古环境研究创新研究示范平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我所正扩大与西安市的合作,计划建设新的地球环境科学创新研究中心。届时,新的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岩心基地将作为一个大的基础设施内容,涵盖东亚乃至全球陆地浅层环境科学岩心,并作为一个大的节点,构成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的重要部分。预期将建成面向国际大陆环境开放的公共研究平台;并极大地促进我国乃至全球地学特别地球环境科学研究的自主、原始创新,为建立地球表面不同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及其在地球不同圈层相互作用中物质能量交换的理论研究做出贡献。该岩心库将成为国际高水平的大陆环境科学研究基地和地球科学领域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基地,为认识地球科学理论,特别是亚洲环境变化过程及动力学过程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同时服务于丝路经济带建设等国家需求。

 


所岩心库大楼            


 

 安先生接受采访


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计划样品与钻孔点位分布图

 


岩心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