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考下游队在郑州集合启动考察

作为黄河流域综合科学考察(简称“黄河科考”)的重要环节,2024820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牵头,联合河南大学、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长安大学等共同组成的黄河科考下游队汇聚郑州,正式开展考察。

上午,科考队全体队员前往黄河中下游分界碑、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黄河博物馆、“模型黄河”实验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在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处,科考队员李勇、李军华详细介绍了桃花峪作为黄河中下游分界线的重要性、黄河下游河段的河性特征及治理方略等。在郑州市惠济区的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科考队了解和掌握了1938年花园口决堤后所造成的生态灾害影响,1958年、1982年、1996年、2010年等水位线及洪水流量情况,以及“花园口记事广场”的由来等。在郑州“模型黄河”试验基地,李军华介绍了“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孪生黄河”的建设情况。

1 下游科考队在桃花峪中下游分界碑前合影

2 下游科考队在郑州“模型黄河”实验基地参观学习

下午,科考队在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举行黄河科考下游队学术讨论会议,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余欣出席讨论会并致欢迎词。科考队员分别就《东亚夏季风强度重建:困惑与希望》、《全新世黄河流域洪水重建:现有资料和问题》、《中原文化的形成过程:成果和问题》、《4.2 Ka气候事件和文化事件: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谈谈黄河文化中<四库总目>对于水利文献的定位》、《黄河一级悬河、二级悬河发展趋势及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等做了学术交流讨论。研讨会为本次下游科考进一步凝练了关键的科学问题。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考察队分成两组分别在黄河中下游区域展开实地野外考察。重点关注黄河下游洪涝灾害、悬河发育、中下游环境演化及其对过去当代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通过科考及后续研究,将查明黄河下游悬河和“二级悬河”严重程度,提出减轻黄河下游悬河和“二级悬河”的可行措施;初步认识过去数千年影响黄河中下游人类社会的极端事件,理解好中原文明发展与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

3 下游科考队学术讨论会后合影留念

4 科考队队员在野外现场热烈讨论

5 科考队员谭亮成等在洞穴考察洪水事件并进行样品采集

6 科考队员冯兆东等考察黄河主河道和两岸洪水滞流沉积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