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研究所在北大西洋海温变化对秦巴地区温度的影响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鉴于现代气候观测记录较短,面对未来气候变化可靠预估的紧迫需求,高分辨率的长期温度重建数据显得尤为重要。尽管目前全球已有大量不同时空尺度的温度重建结果,但区域性和季节性温差的存在对气候预测构成了挑战,需要更多来自关键区域的长时间尺度的高分辨率数据。
秦巴地区(QBM)作为中国重要的地理、气候和生态分界线,其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开展树轮气候学、生态学研究提供了便利。尽管秦巴地区的树轮气候学研究已有近30年的历史,但其南部巴山地区的相关研究非常薄弱。目前基于树轮的温度重建结果尚未能证实小冰期(LIA)在秦巴地区的存在,这与历史文献研究结果相矛盾。北大西洋海表温度(NA-SST)的动态变化对北半球气候变化有深远影响。北大西洋年代际振荡(AMO)或北大西洋多年代际气候变率(AMV)代表了北大西洋海盆尺度的NA-SST变化。已有研究表明AMO与太平洋十年振荡(PDO)相互作用,影响了过去千年来中国和东亚地区的温度变化和树木生长。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AMO和PDO对秦巴地区夏季、非夏季温度变化影响的主导地位有所不同。这些不同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进一步在秦巴地区开展研究的必要性。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EXCEIS)团队以QBM西南部的白皮松为研究对象,通过树轮宽度气候学研究,重建了研究区过去250年的温度变化历史(Tmax11-7,图1)。新的温度重建证实秦巴地区记录了LIA的最后时段(~1770-1870年)。研究区19世纪相对寒冷,而20世纪相对温暖。但是,1970s以来研究区的变暖趋势仍在过去250年温度变化的框架内。该Tmax11-7重建记录不仅与基于历史文献重建的汉中地区冬季温度变化一致,而且揭示了较强的区域和半球温度信号(图2)。有趣的是,自1850年工业时代以来,在秦巴地区观测到的变暖趋势不如中国和北半球显著。进一步研究揭示,1770年以来秦巴地区的温度变化主要受控于NA-SST。然而,1900-1930年间由于PDO的干扰,NA-SST秦巴地区温度变化的影响减弱(图3)。这一研究提醒我们,未来秦巴地区的温度预测不仅要重点考虑NA-SST的作用,还要考虑PDO的调节作用。这项研究对于制定秦巴地区有效的环境管理和适应战略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上,蔡秋芳研究员和刘禹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项工作得到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24JC-ZDXM-17)、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项目(XDB40010300)、山东省基金(LSKJ202203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42361144712)、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23-JC-QN-0307)、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观测研究站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SKLLQG2323)等项目的联合资助。
文章信息与链接:Qiufang Cai*, Mei Xie, Yu Liu*, Congxi Fang, Zhixin Hao, Meng Ren, Qiuyue Zhou, Yikui Mu, Yufei Chen. The inffuence of North Atlantic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s on the climate of the Qinling-Bashan Mountains, China based on a 250 year tree-ring record.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24, 649, 112320.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DpZ73N%7EEIWK
图1 秦巴地区1770年以来上年11月至当年7月平均最高温度重建(C)
图2 秦巴地区温度重建(b)与其他温度记录对比
图3秦巴地区温度变化与AMO和PDO的关系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