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研究所在黄土高原水文气候变化及干旱事件起因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树木年轮研究课题组利用采自吕梁山中北部多地树轮宽度资料,重建了研究区1773-2020年上年8月到当年7月(水文年)的降水量变化历史。在过去近250年中,1910-1932年和1796-1806年分别为研究区最干旱和最湿润的时期;在十年尺度上,1920s和2010s分别为最干旱和最湿润的十年;在百年尺度上,19世纪相对湿润,而20世纪相对干旱。尽管20世纪下半叶研究区呈现明显的降水减少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已在2000s初期得到扭转,近十几年研究区逐渐变湿,2014-2020年是过去250年中的第二个最湿润时期。根据变化周期来看,未来几年降水可能还会持续增加;统计发现,黄土高原干旱更易发生在高温时期。
与已有的水文气候记录对比发现,重建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黄土高原东部地区过去近250年的干、湿变化。在过去两个半世纪里,黄土高原东、西部水文气候变化主要存在两次区域差异:1)尽管黄土高原东、西部在1920s末期都发生了特大干旱,但在1890s-1920s期间,黄土高原东部表现出逐渐变干趋势,而这种趋势并未在西部的记录中体现;2)黄土高原东部最近一次干旱化始于1950s,而西部始于1930s,东部比西部晚。
黄土高原降水变化除了受亚洲夏季风强弱及与之相关的大尺度环流(如NAO和PDO)变化的影响外,本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1920s末期广发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事件可能还与北半球温度平均态变化有关。
该研究不仅对客观评估黄土高原当前降水状况、缓解人们对水资源短缺的担忧以及提高我们对整个黄土高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
图1 研究区域采样环境概述。(a) 研究区位置、采样点、气象站和对比点;(b) 气象站和GPCC的区域月降水量和温度记录
图2 黄土高原东(a, 本研究)、西(b, Liu et al., 2019)部水文年降水对比及1920s末期干旱与北半球温度变化(NHT, c, d)的关系
本研究于2022年8月18日在线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00103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专项经费(2022QNLM05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30531)、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共同资助。
全文详见:Qiufang Cai, Yu Liu, Congxi Fang, Mei Xie, Hanyu Zhang, Qiang Li, Huiming Song, Changfeng Sun, Ruoshi Liu, Taoyuan Di, Erwen Sun, Yong Wang. Insight into spatial-temporal patterns of hydroclimate change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over the past 250 years, using new evidence from tree ring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50, 157960. http://dx.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57960.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22050598?dgcid=author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