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环所揭示末次盛冰期时期亚洲西风急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青藏高原的加热作用
最近,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石正国研究员(院青促会第八批会员)及合作者利用数值模式评估了LGM时期亚洲西风急流的季节性特征,重点选择了中亚(80°-100°E,30-°50°N)和日本(125°-145°E,30°-50°N)这两个特征区域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LGM时期亚洲对流层上层风场与现代状况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图1)。与PD时期相比,LGM时期的中亚地区,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西风急流强度减弱并且向南移动;LGM时期日本地区夏季西风急流明显增强且向南移动,冬季西风急流强度减弱并且急流位置较现代没有太大的差别(图2)。
进一步分析发现,青藏高原区域上空的对流层中层温度场异常与亚洲西风急流异常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图3)。LGM时期青藏高原热力作用的异常增强使亚洲对流层中层经向温度梯度增大,由热成风关系可知,这是造成该时期西风急流异常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热量收支方程分解进一步发现,LGM时期高原地区夏季(冬季)绝热冷却(绝热加热)作用的减弱是高原加热(冷却)中心异常增强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也同时指出,即使在LGM这样寒冷的时期,青藏高原的热源作用甚至比现代时期还要强。
试验结果一方面对LGM时期中亚上空西风急流的季节性变化给出了分析,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即使在冰期时期,巨大山脉的热力强迫也会对大气环流产生干预作用。
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Climate》期刊上。博士研究生雷婧为第一作者,石正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Jing Lei, Zhengguo Shi*, Xiaoning Xie, Yingying Sha, Xinzhou Li, Xiaodong Liu, Zhisheng An. Seasonal variation of westerly jet over Asia in Last Glacial Maximum: Ro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eating. 2021.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clim/34/7/JCLI-D-20-0438.1.xml.
图1:夏季(a)和冬季(b)LGM时期与PD时期之间200hPa矢量风场差异(m/s)。
图2:夏季和冬季中亚地区(125°-145°E)PD时期(a, d)与LGM时期(b, e)平均纬向风场(m/s)及其之间差异(c, f)的剖面分布。(g-l)与(a-f)相似,但是关于日本地区的情况。
图3:夏季和冬季PD时期(a, d)和LGM时期(b, e)500hPa的温度偏差(°C)及其之间的差异(c,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