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建设环境可持续的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

  大熊猫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秦岭亚种具有高度濒危性,目前野生个体数量不到350只。为了更好的保护大熊猫,2017年中国宣布建设世界第一个大熊猫国家公园,旨在恢复和连接支离破碎的栖息地,维护其原真性。 

  20193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怡平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在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布了“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Giant Panda National Park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研究指出,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提议规划中忽视了大熊猫栖息地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秦岭地区建设环境可持续型大熊猫国家公园亟待考虑解决的实际问题。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大熊猫粪便,土壤,竹子和水中重金属(镉,铅,汞,铜,锌,锰,铬,镍和砷)在大熊猫国家四个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人类活动区)不同海拔和纬度的空间分布,发现研究区内重金属污染随着人类活动的减少逐渐削弱,通过源解析发现,铜、锰、镍和锌属于天然来源,砷、汞和铬与燃料燃烧有关,铅和镉为交通和农业源,同时发现秦岭大熊猫保护区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存在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积累,并得出这可能与上风向工业城市的污染排放有关,长此以往可能威胁到大熊猫的事物与健康。 

  陈怡平研究员说,“建设环境可持续型大熊猫国家公园,应坚持分设功能区的原则,考虑区域风向,减少污染物输入;减少采矿,弃用保护区区内现有道路和农田,以减少污染物对秦岭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直接影响”。 

  1. 减少污染物输入以建设环境可持续的秦岭大熊猫国家公园(Chen's Group)

 

  2 大熊猫及大熊猫粪便(from Chen)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896971931048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