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L:晚中新世至上新世亚洲季风加强与南极冰盖扩张的联系

  亚洲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ENSO活动和热带辐合带(ITCZ)的相互作用是改变大尺度热量和水分平衡的关键因素,对亚洲乃至全球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具有无可置疑的区域和全球意义。同时,季风降水维系了东南亚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季风区的暴雨洪涝灾害,也构成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亚洲季风系统形成的时代可追溯到渐新世或始新世,然而对亚洲古季风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第四纪,对亚洲季风在第四纪以前的变化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仍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我国北方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下伏的红粘土沉积为研究新近纪东亚季风变化提供了理想材料。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敖红研究员及其合作者,从2010开始对黄土高原东部的石楼红粘土序列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和古气候学研究,建立了石楼剖面准确的年代标尺,并通过磁学参数揭示了晚新近纪东亚夏季风的演化趋势,探讨了其与南极冰量生长的联系。石楼红粘土的年代最初认为是11-2.6 Ma,代表了黄土高原东部最老的红粘土序列(Xu et al.,2009),然而后来Anwar et al. (2015)通过磁性地层学和旋回地层学相结合将其底界年代修改成了5.2 Ma,而我们更为详细的最新高精度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其底界年代应该是约8 Ma,与黄土高原东部其它红粘土剖面的年代是一致的。这表明黄土高原东部的红粘土仍然是传统上认为的~8Ma开始沉积的。在年代学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环境磁学参数(磁化率、频率磁化率和非磁滞剩磁磁化率)重建了晚新近纪夏季风演化序列,结果表明夏季风从8.2Ma2.6Ma呈逐渐增强的演化趋势,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海陆气候纪录的综合对比,提出了晚中新世至上新世南极冰量生长对同时期夏季风在长时间尺度上不断增强的趋势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的新观点。 

   

  1 晚中新世至上新世东亚夏季风的不断增强与南极冰盖的逐步生长。 

  2 数值模拟显示随着南极冰盖的逐步扩张夏季风是逐渐增强的。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Ao et al. Late Miocene–Pliocene Asian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linked to Antarctic ice-sheet growth.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6, 444: 75-87)。审稿人在评阅时对这一原创工作给予高度评价“Your idea (EASM control by Antarctic ice sheet growth) is original, plausible, provocative, and timely. It could fill in an important gap in understanding controls on EASM in the interval 8-4 Ma(你们关于亚洲季风受到南极冰盖生长影响的观点是原创性的、合理的、令人兴奋和及时的,填补了我们理解在8-4 Ma期间亚洲季风控制因素的空白) 

    

  原文链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