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子刊综览20160511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笑
《自然—地球科学》
高温也会导致岩石崩塌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日常的气温变化可能导致潜在的岩石崩塌危险。该研究为一些险峻山区地形在夏季发生的疑似自发性岩石崩塌提供了一种原因解释。
通常,岩石崩塌是由地震、强降雨或冰冻天气触发,但是在某些温暖晴天里,即便上述触发因素不存在,也时不时会有岩石崩塌的情况发生。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山谷的一些花岗岩峭壁很有名,这些峭壁的岩石崩塌现象中有15%发生在夏季最热的数个月或数天里,这意味着气温在其中起着一些作用。
Brian Collins和Greg Stock利用超声波探伤仪监测了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里的一段500米高峭壁中间出现的一处裂缝三年内的宽度变化情况。该裂缝将一块部分脱离的岩石块同峭壁其他部分分离开,研究人员发现该裂缝每天会扩大又收缩,与每天的天气变化相吻合。随着季节更替,他们注意到裂缝在逐渐扩大。他们经过分析后认为,每日和季节性的气温周期变化会导致裂缝逐渐增大,直至岩石块发生断裂、崩塌。他们得出结论:一天中或一年中最热的时间会特别导致触发岩石崩塌,这与约塞米蒂和其他类似地区的岩石崩塌记录相一致。
Valentin Gischig在一篇相关评论中写道:“随着接下来数十年气候的变暖,由于气温高引起的岩石崩塌或许会在峭壁侵蚀以及有关灾害评估中变得更加重要。”
《自然—医学》
肠道微生物菌群或可影响中风后脑损伤程度
据在线发表于《自然—医学》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改变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种类或许能减少小鼠在中风后出现的脑损伤。该研究发现揭示了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一种此前科学家并不清楚的关联。
微生物的群落被称为“微生物菌群”,其在生命早期就统治着身体中肠道和其他屏障的表面,它们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新陈代谢过程具有显著的影响。科学家在数种疾病的患者身体中都能检测到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包括炎症性肠道疾病、肥胖和哮喘,而且这些微生物菌群会影响到疾病。
Josef Anrather等人通过对中风小鼠的研究发现,其肠道内的微生物会在中风发生后,从肠道迁移到大脑中,调节促炎性免疫细胞的发育。研究人员用抗生素治疗小鼠,发现其可以转移肠道内促炎性和抗炎性免疫细胞类型之间的平衡,增加抗炎性调节T细胞的数量。这些微生物的转移最终减少了中风后迁移到大脑中的促炎性细胞的数量,使得脑损伤减少。将经过抗生素治疗的小鼠体内的微生物转移到未治疗小鼠体内,也能为减少中风后脑损伤提供类似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如果人体中也存在肠道和大脑的这种关联,那么此次研究所确认的免疫细胞亚群以及这些细胞向大脑的迁移过程就可以作为中风后遗症的潜在治疗标靶。
《自然—地球科学》
科学家能够提前50天预报美国东部夏季热浪
科学家在《最热—地球科学》在线发表的一项报告中表示,由于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出现了一种特定规律,他们能够提前50天预测到美国东部夏季可能出现的热浪。
气候变化可能加剧夏季热浪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这类气候事件的预报能够给社会经济带来非常有利的影响,但要成功实现预报,却是件充满挑战的事。
Karen McKinnon等人从一批基本覆盖美国东部的气象站中采集了从1982年到2015年间,同一时间发生酷热天气的观测数据。他们随后发现了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的一种演化规律,会在美国东部地区的热浪来临之前发生,这种规律或可有效用于预报。他们对这种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的规律会导致高低气压扩散地带的异常以及美国东部降水减少,而这反过来又导致热浪的产生。
最后,研究人员证明他们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事后验证:他们成功地预测了2012年夏异常炎热的天气,那一年发生三次严重的酷热事件并且当时并未获得准确预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