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科技国家队的改革与创新

  •   主持人 

      “e两会,话改革”,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人民日报、人民网两会报道专门开辟的全媒体栏目—两会e客厅,我是本期栏目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赵永新。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科技国家队的改革与创新。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三位重量级嘉宾。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

  •   白春礼 

      大家好。

  •   主持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林院士。

  •   嘉宾李林 

      大家好。

  •   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先生。

  •   嘉宾吴季 

      大家好。

  •   主持人 

      中科院是我们国家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殿堂。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还多少有些神秘,我们也想请白院长简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情况。

  •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是1949年11月1号成立的,也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个月之后,中央对科学技术高度重视,中国科学院迄今成立已经超过65年,今年是第66年。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的学术机构,也是国家最高的科技咨询机构,也是全国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研发中心。我们现在在全国有100多个研究所,有12个分院,有将近68000人。中国科学院是“三位一体”的,一个是一个研究机构,国家的科研机构,第二个是我们有学部,现在目前我们有700多名院士,两年选一次。第三个部分,是教育机构。科学院有两所直属大学,就是中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目前科学院在学研究生有56000人。

      科学院成立以来一直与科学共进、与祖国同行,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幸福不断地作出科学院人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年7月17号到中国科学院视察,对科学院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希望科学院率先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科学院的“率先行动”计划,科学院从今年开始,我们会有一系列大的改革。

  •   主持人 

      刚才听到“四个率先”,我们也注意到,中国科学院发出了新的办院方针,就是“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这个情况也给网友介绍一下。

  •   白春礼 

      总书记在去年8月8号对中国科学院所实施的“率先行动”计划给予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批示,要求科学院实现“三个面向”和“四个率先”。这“三个面向”就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四个率先”就是刚才我所介绍的,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科学院党组带领我们科学院的同志,大家经过了深入的、上上下下的研讨,决定对科学院的办院方针进行调整。

      科学院成立66年来,一共有过五次办院方针的调整,每次办院方针都是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根据当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凝练科学院工作的重点,指导科学院的一段时期的工作,体现不同时期国家对科技事业发展的要求。现在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科学院办院方针发展成为“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这作为中国科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行动纲领,也是我们进行科研工作、科研布局的一个基本的遵循。

  •   主持人 

      “三个面向”、“四个率先”,方向很明确,要求也很高。在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视创新型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科学院于去年8月启动实施了“率先行动”计划,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举措。想请白院长谈一下,新的一年里中国科学院将怎么样推动落实各项改革举措?

  •   白春礼 

      我们科学院制定的“率先行动”方针即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在去年7月7号得到了国务院科改领导小组批准,8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和刘延东副总理都对我们这个行动计划进行了重要的批示。

      我们按照“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进行了五个方面的改革,涉及到25项具体举措,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的调整,使我们创新的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第二是进一步凝练我们的科研目标,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就是“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要求,来进行我们科技布局新的调整。再一个是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吸引、培养、凝聚优秀的科技人才,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的高地。第四个方面,我们在科技智库方面要有新的举措,要集成我们院内相关力量,同时也联系我们院外的力量,为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咨询。这几方面的工作,主要的目标都是希望按照总书记要求实现“三个面向”、“四个率先”。

      今年的工作,我们最主要抓科研机构调整方面。这个调整方面,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我们把科学院科研机构分成四类,叫四类科研机构。一类就是卓越创新中心,这个卓越创新中心,主要是面向世界科学前沿进行原始创新能力的培育、提升。我们选择最优秀的科学家团队,瞄准学术上、国际上一些最难点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进行这方面的加大力度的投入,以基础研究为主。第二方面是创新研究院,创新研究院主要是瞄准国家重大的战略需求,把一些目标非常明确,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非常集中,产出目标也非常明确,能够为国家安全、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而提供战略贡献的这部分工作进入了议题。第三方面是大科学研究中心,依托大科学工程中心开展综合研究。我们目前已经建造和正在建造运行了国家大约80%的大科学工程,包括托卡马克、加速器、同步辐射,还有大型的天文望远镜,如何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更好地提供服务,为国内的科研机构,为高校,为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依托大科学工程中心,发挥它的辐射带动效应,这个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涉及到一系列的开放和共享。对它的评价就是希望用户满意,用户委员会来进行评价。第四个方面,特色研究所。这个特色研究所就是以它的学科特色,以它的工作为特色,为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够提供服务,这个目标很明确。这一块工作包括了我们和地方的合作,包括知识产权的运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把科学院的机构分成四大类。这四大类就是按照工作性质,它的目标来划分。将来它会作为科学院科学研究的布局,我们科学的评价,我们支持方式的总体的大的架构。这样我们有的时候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技术创新,不同工作性质要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它的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比如对有些像创新研究院、大科学研究中心等等,可能要求不仅仅要有科研人员,还包括技术人员、工程人员,这个评价也不能单纯地以这个作为导向。一会儿我们李林院士、吴季主任可能会分别对卓越创新中心和创新研究院进行具体的介绍。

      我们现在这四类机构,前三类都已经有了初步的选择,我们想先树立标杆,试点先行。卓越创新中心有四个已经选定了,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院士和郭光灿院士为主的量子信息和量子通讯这方面作为创新中心。有上海的脑科学研究中心。依托我们的青藏高原研究所为主青藏高原的卓越创新中心,另外我们还有依托我们的高能物理所为主的粒子物理这方面的中心。这四个卓越创新中心。另外我们现在又遴选了6个创新研究院,吴季主任这边的空间科学是其中之一,我们还有信息工程创新研究院、先进核能创新研究院,海洋信息创新研究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一共有六个。大科学研究中心有两个,一个是依托上海的,同步辐射光源和蛋白质工程,另外在合肥,依托托卡马克和强磁场、同步辐射光源综合形成一个大科学研究中心。另外,特色研究所这一块的工作,目前我们方案已经确定,今年就会马上启动。

      除此之外,其中我们还很注重科教的融合。大家知道,中国科学院1978年成立了一个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要为科学院各个所培养研究生的,这也是全国第一所研究生院。在三年前,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从去年开始,我们又开始招收了本科生。为了支持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发展,也是为了支持科教的融合,我们依托以基础研究为主,以一级学科建设的一些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基础学院,依托这个建立一些科教融合的卓越创新中心,这方面包括数学,数学院建立国科大的数学科学学院,物理所建物理学院,化学所建化学院。这个也有九个作为科教融合的单元。

  •   主持人 

      的确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刚才讲到首批试点单位有我们今天请来两位嘉宾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其中一个是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还有一个是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下面先请李院长介绍一下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情况。

  •   嘉宾李林 

      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是中科院在脑科学领域作为改革的试点,第一批建立的卓越创新中心,实际上是聚集了科学院在脑科学体系的优秀力量。大家都知道,人的大脑是地球上最复杂的一个机器,人类的认知的功能,是最具有生命奥秘的,科学家都在解析这样一个功能。所以,它显然在国际上大家都非常高度重视脑科学这方面的课题和研究。美国奥巴马政府几年前就提出了脑计划的设想。我们现在国家也在考虑要在这方面占领国际的前沿。当然我们不是简单地跟着欧美去走,我们要走出自己的特色的地方。

      成立这样一个卓越中心,凝聚这样一支力量,我们希望在脑科研做出国际领先这方面的工作。它的目标大体上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脑的认知功能、神经基础这样一个关键科学问题要解析,这个相信是所有关注脑科学研究这个领域的科学家够梦寐以求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这是国际上最领先的领域。

      在中国的脑计划的一个特点,就是要考虑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中国人口很大,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社会的趋势已经在慢慢形成。所以在神经性疾病这方面,生下来早期发育不健全、儿童自闭症,另外成人中有太多的抑郁者,社会复杂,竞争压力大,到了老年,我刚才说了,步入老龄社会以后,老人退行性神经疾病,比如老年痴呆症等等。这都是困扰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原因。我们的脑计划,除了刚才说的要去解析我们的认知功能等基本的科学理念,对刚才所提到的困扰我们社会的这样一些疾病,怎么样诊治这样的疾病,特别是早期诊断,在这方面,我们把它作为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试点。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科学与技术是紧密相连的,重大科学发现,往往伴随着一些重大的技术方法的研发。我们特别强调这样一个卓越中心的建立,也开展新的技术方法的研发,也是我们卓越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通过这样中心的建立,凝聚我们科学院十多个研究所的力量,甚至还包括了我们院外的一些高校的优秀知名科学家,形成这样一个研究脑科学的高端的人才群体。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结构,围绕前面三个方面能够引领神经科学在国际上产生一些重要的影响。

  •   主持人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的实力非常强,现在又吸纳了全国许多同类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参与,我想将来肯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同时李院长讲的脑科学研究中心,既是国际的,也是跟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希望脑科学作为创新中心能够发展得更快、更好。

      刚才李院长介绍了脑科学科学研究中心的情况,现在请吴主任介绍空间科学研究中心的情况,一听这个名字像是仰望星空的。

  •   嘉宾吴季 

      刚才白院长实际已经说到了,创新研究院主要是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和重大的产业输出。空间科学,大家知道是国家重大需求,因为我们是一个航天国家,我们现在每年发射近20颗卫星,去年如此,前年也是如此,2015年布局的大概也是20颗卫星左右的发射。但在20多颗卫星当中,实际上我们空间科学卫星还很少,所以,我们现在是个航天的大国,还不能叫航天的强国。因为我们利用空间的平台去做科学研究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为什么要到空间去做研究呢?因为实际上这个大气层对人类的很多观测手段都是有阻隔的,比如频率到了很高以后,大气层就会阻隔,紫外线以外再往上这个就很难突破大气层阻隔。这些观测如果能够到空间去观测的话,可以发现新的天体、新的现象,可以出现很多新的自然科学的突破。人类上天以后,1957年到现在已经有大概十个诺贝尔奖是由于用了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取得了重大的科学突破。中国科学院实际上从1958年开始就提出了要发射我们国家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又提出来发射天文卫星、遥感卫星,也是中国科学院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的主要的发起单位之一。但是这些工作长期以来是在科学院分布在不同单位的,不同的机构来牵头做不同的工作。但是都是瞄准空间科学。所以这次机构改革作为一个突破口要打破这些围墙,要使这些所有的工作能够互通,大家能够共同地来凝聚目标,来共同策划未来的发展,我们就希望需要大家联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建立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

  •   主持人 

      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主要是集纳了哪些单位?

  •   嘉宾吴季 

      目前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主要是三个平台。一个是载人航天平台,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平台已经发展到“天宫一号”,马上发射“天宫二号”,未来建设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在这上面有很多科学的有效载荷,科学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空间应用与工程中心来承担的。这是我们创新研究院的其中一个单位。另外就是我们国家的载人航天平台之外还有一个系列就是嫦娥工程,嫦娥工程未来要发展成为火星探测以及小行星、金星,其他的行星探测,这一摊工作,目前我们中国科学院有一个总体部,这个总体部依托在国家天文台。第三个我们可以利用来作为空间科学平台的就是我本人现在所在单位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2011年以后,中国科学院牵头设立的一个新的计划,就是有一系列的科学卫星在这个计划当中叫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目前策划了五颗卫星正在研制,今年发射第一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明年还要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天空中进行科学实验,还有一个是返回式的微重力科学中心,还有一个空间望远镜,这是我们国家第一颗天文卫星。这些卫星计划之外,我们还策划了一些为“十三五”、“十四五”正在论证和预研一些新的科学卫星计划,这个我们叫科学卫星系列。科学卫星系列再加上载人航天平台所能提供的科学实验,以及深空探测所能够做的一些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工作,我们把这三块合起来,目前主要有三个单位承担,成立了空间科学研究院。

  •   主持人 

      我们以前都知道哈勃望远镜,知道俄罗斯的空间站,将来我们期待着在遥远的太空中也能有中国自己的国际空间站。白院长,除了他们两位介绍的这两个试点单位,我们其他的首批试点单位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   白春礼 

      我觉得首批进入试点单位的同志都锐意改革、真抓实干,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比如说,刚才吴季主任谈到的空间科学创新研究院。我们在新成立的还有一个信息工程创新研究院,在北京。依托我们信息工程所。这个所的成立,包括对创新研究院的成立,一个很大领域的改革。我们现在信息安全、信息工程的创新研究院,我们现在把这次改革,把四个所,工信所、软件所、计算所,还有其他一个所,四个所的相关力量结合在一起,连人到实验室全移到最新成立的研究院,大概有一百多个编制,这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改革,相关内容的工作能够集合在一起,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做大事,这样的改革力度还是蛮大的。涉及到以体制机制的改革作为突破口,形成这样一个新的研究机构。

  •   主持人 

      的确是,打破院所的围墙,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这次研究机构奋力改革的一个主要的目标,的确难度也非常大。白院长,跟您请教一下,我们计划新成立的四类新型的研究机构,想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   白春礼 

      按照总书记对科学院提出的要求,“三个面向”、“四个率先”。一个是我们通过创新研究院的成立,能够把科学院瞄着国家重大需求的力量有效地集成起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能够出大成果,能够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而不是单兵作战,不是自娱自乐,不是各自地成为一个孤岛。通过卓越创新中心,希望科学家们能够瞄准国际的最科学的前沿,而这个科学前沿不仅仅是个纯学术问题,涉及到中国本身发展的一些需求,它的前沿的科学问题。比如说,成立了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卓越创新中心,它不仅仅做量子理论这方面的,还做了很多应用。比如说这个卓越创新中心也承担了京沪干线,就是从北京到上海这样一条通过我们的光缆进行安全的量子通讯这样一种实验。这项实验,这一城际和城域之间的网络,为我们国家的量子包括信息安全的通讯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刚才讲了量子科学卫星也是可以做,它建立了新的量子安全通讯。像我们的青藏高原它的卓越创新中心,不仅研究青藏高原的隆起这样一些基础研究方面的问题,也结合青藏高原青藏发展,西藏和青海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实质问题,刚才您说到了,我们这个工程是多么高大上,实际上也有一些接地气的,西藏自治区原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他找到科学院,说我们西藏发展目前面临着三个大问题,一个就是泥石流滑坡这个问题很严重,主要是在樟木口岸,因为樟木是西藏自治区唯一的一个陆路口岸,它的进出口主要通过这个地方走。但是那个地方,你去樟木可以看到,樟木这个小县城基本是挂在山上一样,每年泥石流滑坡,造成财产的损失、人员的伤亡,同时影响了口岸的运行。他说每年滑每年修,花了不少钱还不能根治,将来这个东西能修不能修,希望通过科学的角度提供科学的结论,告诉我们能修不能修,能修怎么修,这个涉及到西藏将来的发展。第二个涉及到西藏农牧民的增收问题。在高原地方怎么通过科技进步,能够促进农牧民的增收。第三个就是西藏、青藏高原铁路修通以后,有很多游客进入到西藏。进藏的游客,经济开发,会不会影响西藏的生态环境,给西藏造成一些新的污染,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监测。像这些问题,我们科学院都进行了布局,做了很好的工作。自治区也很满意。比如说在樟木口岸的泥石流滑坡,我们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组织业内相关专家进行半年多实地的考察、探测、研究,找到了它产生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提出了治理的具体方案,这个方案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三家一起报给国务院,国务院已经基本批了这一个大的项目全面治理这个问题。科学院承担了这个项目的科学技术的支撑,这一块是由我们负责的。西藏自治区对这个还是非常满意。

  •   主持人 

      说到这里,我去年夏天到西藏去采访,白玛赤林主席接受采访的时候对这个给予很高的评价,说泥石流滑坡是西藏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肯定是最多的,青藏高原是新形成的大陆,地很不稳定。他说有了中科院以后我们就放心了,特别是到了夏天,樟木老百姓真是提心吊胆的。刚才白院长讲了一下我们比较接地气的,能解决我们现实问题的一些科技成果。实际上中科院我们国家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它的成果非常多,特别是有很多顶尖的成果,观众也非常想了解,我们中科院这些年来有哪些代表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   白春礼 

      比如说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这方面,量子信息、量子通讯的工作是我们科学院的很强实力和领先的,不仅仅是包括卓越创新中心所支持的工作,包括我们近期长期的积累。去年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就是以科大为主的这样一个研究小组或者是卓越创新中心,他们把防黑客,量子通讯的安全距离创造世界纪录能够到了200公里,全世界都没有做的。在理论上实现了对任意噪声免疫的薛定谔猫态,这是很专业的术语了。另外我刚才讲了,我们首个量子通讯的京沪干线也很快就会进一步迈向实用化,这些都是很实在的工作。其实还有一些工作,比如刚才谈到的我们在载人航天、探月,我们作为总体承担单位之一,负责应用系统和科学应用系统。我们上海药物所在发展的一个抗老年痴呆症的新药,得到了16个国家的授权,我们完全自主生产的,而且他们希望创新研究院的成立,每两年都能有一个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还要推出一些大的研发的企业。

      还有一个工作也是和民生相关的,就是我们通过干细胞,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一些新型的生物材料来进行一些疾病的治理。比如说,对于妇女子宫内膜的损伤的修复,不育的,因为有些子宫内膜已经损伤了,因为疾病不能够怀孕。我们通过新的生物材料的使用,已经使七个妇女怀孕了,而且有三个小孩已经出生了,这是我们和医院的合作。在这些生物材料、干细胞这方面研究的一些新的进展。同时也很快地能够推向、使用,去惠及民生,造福于老百姓。

  •   白春礼 

      刚才白院长介绍了一下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解决青藏高原面临的地质灾害、环境保护、农牧民增收这一些具体的问题。其实中科院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还做出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下面请白院长介绍一下。

  •   白春礼 

      科学院也一直非常重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希望我们的科研成果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和30个省市自治区都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过合作协议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地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需求。比如2014年,我们初步统计,通过我们科学院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转化,使企业新增加的收入6200多亿,而且完成利税达到470亿元,这些都是地方政府统计的,不是我们自己统计的。一年我们能够使企业形成销售收入6200亿,说明这方面的工作还是非常有成效的。科学院的所属单位研究所在发明专利申请量上一直是在全国科研机构当中名列前茅。这是一个。刚才我也讲到关于解决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樟木泥石流滑坡的治理,农牧民的增收,西藏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些方面,结合我们的工作,能够满足地方的重大的需求,我想这是科学院的一个责任所在,也是按照总书记要求,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也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总书记最近提到四个全面,其中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我想我们科学院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分成四类机构,也都是能够更好地实现三个面向,实现“四个率先”。

      另外我们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说去年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就是利用科学院我们常年在农业,在这方面工作的积累,我们与科技部、地方政府一起,执行了一个叫渤海粮仓的项目,这个渤海粮仓项目,主要是在山东、河北、天津、辽宁这四个省市,环渤海地区,通过我们长期研究的李振声院士,他们那个课题组长期研究培育出的一个新型的耐盐碱的小麦品种。还有我们在种植技术、微碱水灌溉的技术,综合这方面的技术,在山东、河北进行推广。我们叫做科技增量一亿亩,因为我们的可耕地是非常有限的,要想满足对粮食的需要,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不断地需要,只有提高单位亩产,如果说现在已经很好的土地提高亩产的余量是有限的,只有在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是哪?环渤海地区盐碱地,一些盐碱地本身不能种庄稼,我们通过这样的改革,在盐碱地上去能够种小麦,种粮食,同时使盐碱地的地产有增加。去年汪洋副总理专门到山东无棣去当地视察,我也到河北南皮现场去看过,那个种粮大户说用了我们新的品种、新的技术,他的亩产翻了一番。前年和去年相比,正好翻了一番。这样的技术是经过我们长期的工作的积累,而且是一个综合的机构。包括优良品种的选育,包括特殊的肥料,包括特殊的种植技术,包括使用微碱水灌溉,我们希望在环渤海地区盐碱地,甚至在东北,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化使产量增加相当于能够增加一亿亩粮食的产量的技术的推广。

  •   主持人 

      非常了不起,是通过各种技术的集成把一些不能打粮食的盐碱地改造为高产田,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中科院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国计民生作出很大的贡献之外,中科院还有一个非常重大的科学基础研究,重大的原始的重大发现。也请李院长和吴主任谈一谈中科院基础研究这方面的重要性和价值。

  •   嘉宾吴季 

      大家知道空间是一个新的领域,因为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陆地上、海洋还有现在飞机所飞的叫领空。进入空间以后,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发现的机会。因为突破了大气层的阻隔,所以我们现在布局的一些工作,实际上瞄准的就是重大的科学发现。因为这也是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要在基础学科作出重大的发现。中国人实际上在历史上做过非常多的贡献,但是到了近代,实际上由于我们的技术落后,也就是在近几年才慢慢改善。我们现在布局的科学卫星,包括刚才白院长讲到我们有个量子科学卫星,量子科学卫星如果实验成功了的话,可能会对量子科学的基础理论作出非常重大的发现。当然,同时它也承担了一个任务,就是要在空间和地面之间进行量子密钥的传输,这对应用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如果量子科学作出重大发现以后,我们可能会推动很多学科的变化。包括量子计算、包括未来的很多量子通讯和其他的应用。这个基础学科的发现,有时候它的预期产生的效果,你是很难预料的。但是中国人必须在这方面作出贡献。因为只有你掌握了最基础的理论以后,你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它。不然的话,别人突破了以后,别人应用了以后,我们再学过来,我们一直是跟踪。当你自己有了基础突破了以后,你就可以带领这个学科的发展,带领这个领域的发展。所以,基础学科的发展会对未来产生非常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也就是创新驱动发展。

      另外一个例子,简要地介绍,就是我们还在暗物质探测方面要做出一些新的贡献。今年我们就要发射一颗暗物质探测卫星。这个卫星是目前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探测卫星,1.4吨,整个卫星才1.8吨,探测器就1.4吨,它所能够提供的探测能力在能谱段的探测方面要超过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丁肇中先生所研制的磁谱仪,因此它有可能能够在短时期内能够作出更新的探测成果。这些新的探测成果也可能就会为暗物质粒子的发现作出一些铺垫。我们预期这些成果都会在基础学科方面有重大的贡献。

  •   主持人 

      讲得非常好。的确是,重大发现会带来在技术方面有些重大的突破。李院长从生命科学这方面介绍一下。

  •   白春礼 

      去年科学院还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就是我们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他长期做催化剂研发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的催化剂,这种新的催化剂可以使甲烷直接转化成为有用的化学物质,直接用在化工产品。甲烷直接转化的催化剂,中间节省了很多步骤,改变了工艺流程。国外科学家认为这种催化剂会对化工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有非常强大的经济效益的潜力。现在还在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它如果进入了工业化,会改变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生产的流程。但他这个也是长期工作积累基础之上,长期研究催化剂,有这么一个新的发现,新的发明。

      可能在很多基础科学领域都有很多的工作,包括在石墨烯和类似石墨烯的材料等等,有的地方很专业,一说出来,几句话很难说的清楚,解释它的意义何在,专业词语解释出来也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   嘉宾吴季 

      我可以再补充一点,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相关。比如说我们在研究太阳的活动当中,去年就发现有两个是非常突出的研究成果,一个就是回溯大概有一千多年,在公元775年我们有一项研究工作发现公元775年太阳有一次非常大的爆发,这次爆发如果发生在今天的话,可能把天上所有的卫星都会摧毁。如果爆发能量到地球的话,我们的国家,包括美国也好,欧洲也好,在天上运行卫星可能多数都要被摧毁掉,因为它带来的粒子的辐射能量非常高。另外一项研究工作就是去年发现了,因为现在正好是太阳活动峰年,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太阳通常是会发生爆发的。去年我们发现也有一次非常大的太阳的爆发,这次爆发虽然很大,但是并没有到达地球,如果到达地球的话也会对地球周边的卫星产生损害。应该说,我们对太阳的研究,对空间环境的研究,对于国家安全,对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的,包括我们用的GPS、手机、卫星通讯全都会毁掉,这个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既是人类的安全,也是国家的安全。所以,它也是一个重大的人类和国家的需求。这些工作和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   嘉宾李林 

      谈到基础研究,大家都说基础研究是重要的,但是到底怎么看这个基础研究。社会上或者老百姓都很关心,科学家们整天在那做研究,你们研究出来好干什么用。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非常关注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个数字在中国现在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数字并不高,可能还到不了50%,西方发达国家可能要60%-80%这样一个高度。究其原因,大家就说了,是不是你们在做所谓的研究,所谓的基础研究,在那做一些自娱自乐的东西,所以,他不会成为能够转化成对社会对经济发展有用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际上究其原因,对中国来说,这个现状,恰恰说明,中国基础研究的实力和水平,实力是弱的,水平还是低的。换句话说,我们并不是说我们有很多的这样一些成果没有很好地去转化,这个里面问题存在不存在,是存在的,但是,实际上究其根本的原因,我们的原创的能力,或者我们产生的创新性的成果是严重缺乏,所以使得我们实际上没有,更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并没有可以促进转化的,缺乏这样的成果,实际上成为我们国家发展或者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基础研究的重大需求就非常明确。中国科学院在国家的科技人才储备上,也就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中不断产生原创性成果,为国家不断地提供可以转化成生产力的技术,作为储备上,中国科学院当仁不让,要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科学院奋力改革,特别是卓越创新中心这样一个设想,实际上就是通过重大基础前沿问题集聚力量,跨原来基本的研究所的框架,形成优势的力量,甚至形成一种交叉学科,发挥科学院多学科的交叉一种优势,真正瞄着国际上具有原创性的新的,产生原创性的重大的成果。而这个东西实际上是真正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或者说可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今天现在大家熟悉的这样一些,和我们现在生活密切相关的,包括像互联网,很多智能的,这个在几十年前不是科学方向,它首先获得基础研究突破,中间逐步转化到生产力上来。就我们生命科学来说,干细胞现在可能社会上谈论很多,很多老百姓多多少少也听到这个干细胞的技术,干细胞可以治疗这样的疾病那样的疾病,但是现在干细胞的研究为什么还不能够很好地为或者还不能很普及的或者很成功地为我们所用,其中原因就是我们的基础研究还没到位,里面还有很多的科学问题甚至很多深层次的一些基础的科学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所以,现在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实际上和它的转化实际上就是一步之遥,就是一张纸。我们强调科学对于技术的贡献,可能首先要提高科学创新的一种能力,然后能够产生开创性的创新的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所以要加强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   主持人 

      我们最后的一个问题是关于科研经费。大家都知道,如何科学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我想请问一下白院长,中国科学院在这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或者做法?

  •   白春礼 

      我们这次结合四类机构的改革,要改革资源配置的方式,因为以前的资源配置方式基本上是给各个研究所支持的基数是以它有多少人,按照一个人有多少基本的科研费用,基本的运行费,运行经费作为基础,其他方式是以项目的方式来给的。

      为了养活人,为了自己的绩效工资这块不断地到处申请科研经费,申请科研课题,不管课题和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一样还是不一样。这样的项目越多,他就必然需要不断地写申请,要接受评估,不是被评估就是评估别人,没有很多时间在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我们这次改革主要就是改革这样一个方式,通过设立机构,遴选最优秀的科学家,明确的科研目标和主攻方向。我们以绩效产出为主要的指标来进行资源的配置。比如对于卓越创新中心,我们希望遴选最优秀的人员来做这个工作,比如量子,只有50个核心骨干,他们现在做的改革,使得核心骨干人员有一个合理的收入预期,不把他的工资的待遇、收入与他科研经费的争取直接挂钩。按照国家规定,争取科研经费能够可以提成一部分,但是这个提成我们希望拿来以后,支持参与这个课题的年轻人。科学院现在科研人员当中,35岁以下的占到50%以上,这些年轻人是我们科技人才队伍的塔基,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我们研究生。对他们,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将来我们对这四类机构的评价,根据评价的好与坏,它的绩效、产出来进行资源的配置。而且是不同工作性质,我们评价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对卓越创新中心要相对稳定的支持。你的这个产出是不是解决了关键的科学问题,在国际上影响怎么样,以国际评估为主。对于创新研究院是不是你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社会、政府,需求方,企业,对你这个是否满意,是否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国家重大任务。对于特色研究所主要看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对于大科学工程中心,看你提供服务,为用户,为企业,提供的服务情况,用户的评价。

  •   主持人 

      刚才在访谈过程中间有很多网友想向白院长提问题,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请一位网友提问。请看屏幕。

  •   网友 

      白院长你好。刚才我们都听到了您说的那些科研成果、科学技术,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您可能比较尖端的,我们普通人对于空间科学、太空技术听得有点晕,我的问题是这些科研成果、高端技术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   白春礼 

      刚才我的回答当中已经有一些,刚才吴季主任已经讲到了对于空间科学的研究,它实际上对于开展太阳黑子的耀斑,太阳黑子的活动对我们人类生活、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影响。刚才我也讲到了,比如说,我们在对西藏,像我们成都山地灾害研究所是研究泥石流滑坡的,泥石流滑坡不仅研究理论问题,也研究一些它的工程问题。这样对西藏泥石流滑坡樟木口岸的问题,产生灾害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寻找,以及提出治理方式,都非常有用,都提出了一个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也是一个采用。

      比如我们搞生物的,我刚才讲了李振声院士,他是几十年做小麦品种的培育,他这个培育马上用到了我们在渤海粮仓项目当中,为盐碱地粮食增产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像我们做生物材料,它对于子宫内膜修复,给人类带来福音,使不孕的妇女,有七位已经怀上了孩子,有三位已经出生了。我再补充一下干细胞方面的工作,刚才李林院士也做了一些介绍,像上海生科院、北京动物所,还有广州健康院,我们这三个单位在干细胞研究方面承担了国家重大项目,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非常好的工作。但是干细胞对于再生医学,对于今后人类的健康可能会发生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对于老年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治疗,以前有过用囊胚干细胞的利用来进行老年痴呆症的干预,现在他们通过皮肤细胞恢复到囊胚干细胞的状态,对这个也进行了尝试。最近我看到他们一个结果,他们用从尿液当中提取的干细胞经过调控,长出牙齿,培育出牙齿来,我们认为这样的方式将来能够实用的话,也会给人类造福。实际上我们科学研究,刚才谈到了很多新的突破,实际上是来源于长期的积累,有的时候可能当初并不觉得马上有什么用,但是后来就能够发现它确实会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轨迹,比如说,在上世纪初,量子论相对论的发现,当时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是量子相对论的发现奠定了我们今天信息科技的基础。像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两个科学家发现了DNA的双链结构,双链结构只是一个分子的结构,作为两条DNA链缠绕的方式,研究分子结构当初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但是没有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就没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学,也没有今天的生物技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一方面按照总书记要求确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但是面向科技前沿、世界科技的前沿,也为我们更好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包括人才培养的基础。

  •   网友 

      谢谢白院长的回答。也在新的一年里祝科学院能够有更多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造福国家。

  •   主持人 

      本期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感谢三位嘉宾深入浅出的介绍,让我们对科技创新国家队的改革与创新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访谈内容将会在人民日报刊发,人民日报微信、微博、客户端、电子阅报栏也将以不同形式进行报道,包括人民网强国论坛,欢迎关注。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也感谢三位嘉宾。再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