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心成功举办中-泰首届“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讨会并顺利完成野外联合科考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地球环境研究所于2018年初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简称“一带一路”中心),由所长刘禹研究员任主任,谭亮成研究员和晏宏研究员任副主任。中心成立后,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环境变化国际培训班,并先后与丝路沿线部分国家的科研院所/大学签订了多项合作协议。例如,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地质、地震工程与地震学研究所、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等。经研究所审批,并报中国科学院同意,我中心组织科研人员于2018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前往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联合举行首届中-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讨会,以及野外科考。
2018年11月24日下午,由谭亮成研究员带队,中心一行8人由西安机场出发,次日经昆明机场出境前往泰国曼谷,朱拉隆功大学理学院外事部门负责人Chawchai副教授前往机场迎接我团。11月26日交流团一行与朱拉隆功大学理学院院长、地质系系主任及部分教师代表会谈(图1),对双方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签订双边战略合作协议;会后,在Chawchai副教授带领下参观了该校地质博物馆。
图1 我团与朱拉隆功大学理学院部分教师代表会谈
2018年11月27日,我团与朱拉隆功大学在该校地质系举办了首届中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探讨会(图2)。首先由朱拉隆功大学地质系主任Choowong教授对该系研究方向做了详细讲解;再由我团谭亮成研究员对地球环境所和“一带一路”中心的研究领域做了介绍,并做了过去2700年热带季风降水变化研究的学术报告。随后,我团其余7名成员和来自泰国5所大学的8名科研人员分别对海上丝绸之路过去的气候、环境、植被、火事件、海面变化、季风变迁和沉积物年代学等方面工作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图2)。研讨会结束后,科研人员进一步做了深入交流,并对会后野外科学考察做了细致讨论。
图2 首届中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workshop
根据讨论结果,树轮植被组由蔡秋芳、宋慧明、李强、宋怡和孙长峰组成,在Mahidol大学教师的带领下,对泰国北部山区开展树轮、植被考察工作。考察结束后,于2018年12月1日由曼谷机场经昆明飞回西安。
石笋湖沼组由谭亮成、程鹏、蓝江湖、以及朱拉隆功大学Chawchai副教授和两名博士研究生组成,对泰国南部沼泽和溶洞开展详细的调查采样工作。2018年11月28-30日,经Surat Thani抵达Phrukhun Kreang国家森林湿地公园,利用俄罗斯泥炭钻对该地区开展湖沼岩芯钻探(图3)。在克服沼泽地众多潜在危险的情况下,考察组在该地区成功获得一支超过5米的湖沼相沉积物,有望重建该地区关键时段气候环境变迁,特别是海面变化历史。12月1-3日考察组前往Krabi地区,并对该地区Phra Nang Cave和Klang Cave洞穴开展了全面的科学考察,采集了部分石笋、滴水等样品(图4)。
图3 Phrukhun Kreang国家森林湿地公园湖沼岩芯钻探
图4 溶洞考察采样
12月4日,石笋湖沼组一行由Krabi机场返回曼谷,并于次日经昆明抵达西安。圆满完成首次中泰“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讨会及野外联合科学考察。
供稿:一带一路国际地球环境研究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