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工作动态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青促会)小组 2015年第二期青年学术沙龙

发布时间:2015-07-09

  为加强国内不同学科方向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升青年学者的合作与创新能力,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年创新促进会小组拟定于2015年7月10日(周五)举行本年度第二期青年学术沙龙。本期学术沙龙的主题为“环境变化中的地球化学示踪”,将邀请来自青海盐湖所樊启顺副研究员、浙江大学何毓新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侯可军副研究员,天津大学刘学炎教授以及三峡大学肖尚斌教授来地环所进行学术交流。

  一、会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5年7月10日(周五)上午9: 00-11:30,下午2:30-4:00。

  地点:地球环境研究所11楼视频会议室

  二、邀请报告题目

  天津大学 刘学炎 教授

  Efforts on untangling multi-source or multi-species δ15N signatures in earth-surface environments

  三峡大学 肖尚斌 教授

  三峡水库干支流温室气体通量差异性初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侯可军 副研究员

  硼同位素微区分析方法及应用

  浙江大学 何毓新 博士

  分子生物标志物在湖泊古环境古气候重建的若干应用

  青海盐湖研究所 樊启顺 副研究员

  察尔汗盐湖成盐富钾物源联系:矿物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热忱欢迎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

  中科院地环所青促会小组

  2015年7月9日

  受邀报告人简介

  樊启顺

  男,1980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导,研究方向为盐湖演化及成盐成矿地球化学。 2009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2年分别荣获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三等奖和中科院王宽诚人才奖。2011年7月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目前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7篇。

  何毓新

  男,1987年生,博士,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讲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取得有机地球化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沉积有机质的环境地球化学的基础及其应用,致力于古环境古气候变化的重建工作和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研究。在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Holocene 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6篇,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侯可军

  男,1981年生,副研究员,从事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主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各1项、地质大调查和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各2项。发表论文12篇。兼任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微束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矿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2014年作为主讲老师在第一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暑期学校上给来自全国的研究生和青年科研人员授课。

  刘学炎

  男,1982年生,天津大学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取得地球化学博士学位,并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2009年至2014年留学东京农业与工业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和博士后)。主要从事与环境氮污染物追踪和氮循环过程机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New Phytologist, ES&T, Biogeochemistry,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2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肖尚斌

  男,1970年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北钟祥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湖泊/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等相关研究。

  研究工作经历

  1993年-2001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讲师。

  2004年-2006年,在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6年-现在,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

  其中2007年10月-2010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进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