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态系统增汇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开幕
2025年7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主办的“陆地生态系统增汇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暑期学校在西安正式开幕。来自中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泰国、韩国、北马其顿、丹麦、日本、波兰以及西班牙等国家的44名优秀青年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提升与增汇减排的前沿技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保护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副处长刘宁、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技外事处处长李力、科技外事处白洁、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王云强以及西班牙加的斯大学生物学系教授Raúl Ochoa Hueso等嘉宾出席此次开幕式。此次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骥研究员主持。
图1 会议现场
科技外事处李力处长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介绍了研究所在碳循环、气候环境演变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强调:“本次暑期学校不仅关注理论探索,更注重实践应用,通过野外考察、实验操作和学术研讨,帮助学员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减排潜力。”
图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技外事处处长李力致辞
欧洲处刘宁副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升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他表示:“科学无国界,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键。希望本次暑期学校能成为青年学者交流思想、建立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图3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副处长刘宁致辞
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研究室王云强主任介绍了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研究室在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环境修复技术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呼吁:“学者们需打破学科壁垒,在交流中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共同守护蓝色星球。”
图4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地表过程与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王云强致辞
本届培训班从7月6日至7月20日,为期14天,将围绕“碳汇提升、减排协同、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议题,通过专家讲座、分组讨论、科学考察、前沿技术训练等多元形式,致力于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结合的高水平国际人才培养平台。课程内容紧扣“双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突出科学性、战略性与实用性。
图5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陈骥主持
本次暑期学校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号召、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服务“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未来,研究所将进一步依托中国科学院战略部署,持续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开放合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科学院力量。
图6 开幕式合照